從今以後,韓式泡菜正式改名為「辛奇」

 

 

今年七月底,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宣布將「Kimchi」的正式華文譯名由「韓國泡菜」改為「辛奇」。

其實從去年十一月開始,因為中國四川泡菜獲得國際標準化組織(ISO)認證,並稱韓國的「泡菜宗主國」地位名存實亡,就一直在爭吵誰是「泡菜宗主國」。

這次的更改不只中國網友覺得管太多,就連韓國網友也出現了反對的浪潮,甚至在青瓦台公佈欄發起請願要求撤回這項措施。

隨著韓流席捲全球,「Made In Korea」已逐漸成為一個品牌,比起單純的民族主義,這次的正名活動除了維護文化自主性,或許也將為全球化下的文化推廣提供新的參考案例。

 

 

請願文中列出了六大項反對「辛奇」的理由,不只稱政府這樣的作法是拋棄韓國人自尊心,甚至還痛批這是「愚蠢的亡國政策」。

一、「『泡菜』這個我們引以為豪的專有名詞已經使用了數百年,在全世界廣為人知。如果用『辛奇』代替泡菜,可能會讓人誤以為韓國決定放棄『Kimchi』這個固有名詞,甚至可能會被誤解為開發了一種類似於泡菜的新產品。」

二、「翻譯外語時,任何社會或國家都會選擇最接近自己文化的詞語,以便於理解不同的文化。所以中國人選擇在『kimchi』前面加了前綴叫『韓國泡菜』,以清楚地表明韓國泡菜與中國泡菜不同。」

三、「這還會使泡菜在中國以外的其它國家受到巨大的負面影響」,「有可能讓已經熟悉泡菜的外國人陷入混亂,因為宣傳中一貫使用的泡菜用語發生變化,可能會使宣傳效果大打折扣。」

四、「漢字不是中國獨有的,是東亞的共同文字。用『辛奇』代表韓國泡菜時,中國發音雖然變成了『xinqi』,但是翻譯成韓國漢字時,發音卻變成了『新基』。即使在韓國,令我們驕傲的專有名詞『Kimchi』如果也逐漸變為「新基」,這是十分荒謬的。」

五、「我們自己拋棄了專有名詞『泡菜』的正確發音,起一個新名字『辛奇』,是愚蠢地拋棄自尊心,是毀滅性的新詞代替主義。」

六、「中國從未也不會用韓語發音來作為我們地名、總統或韓流明星的稱呼,但反之,我們卻將很多中國政治人物或地名的韓文稱呼改成中文發音,這是文化上的事大主義。」

擔心Kimchi的韓文字「김치」就此消失、批評政府不應干涉他國翻譯、擔憂宣傳效果下降,以及造成其他外國人混亂。直到9月1日請願結束,總共累積獲得1萬2千多人響應。

追溯Kimchi被稱為「韓國泡菜」的起源,是因為中文中沒有相應的名詞,因此借用概念類似的泡菜代稱,並加上「韓國/韓式」加以區別。

 

不過早在2014年,韓國就已經有為食物「正名」的先例!

 

 

2011年正當韓流開始席捲東南亞,韓國文化廣播公司(MBC)曾遠赴泰國曼谷採訪,點出當地韓式料理店翻譯不一的問題。

以最基本的飯(밥)為例,有的店家是直接使用韓文發音寫成「Bab」,有的則會取意思寫成「Rice」。

兩年後,就在首爾外國觀光客人數超越巴黎,即將突破每年千萬人次之際,同樣的問題又再度被提出,只是主角換成了韓國國內的韓式料理店。

石鍋定食(돌솥 정식)被翻譯成「hot stone pot full」(很熱的石頭裝滿鍋子)、牛頭骨湯(곰탕)則變成「bear thong」(熊湯),看似在開玩笑的字詞,卻是當時外國觀光客在餐桌上最大的噩夢。

 

 

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促成韓國國語院與文化體育觀光部,及農林畜產食品部(簡稱農食品部)合作,並在2014年發布了《主要韓食名稱羅馬字標記與翻譯標準事案》,

針對200種著名的韓式料理,規定了標準的日文、華文與英文名稱。在這波名單中,除了有常見的拌飯、冷麵、烤五花肉等,「紫菜飯卷」更是在此時與日本的「壽司」分道揚鑣。

由於漢語中沒有Kim或Ki這樣的音節,無法進行準確音譯,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於2013年對4000多個漢語詞彙的發音進行分析,

比對中國8種方言的讀法,並徵求韓國駐華使館專家的意見,提議將Kimchi翻譯成「辛奇」。

在年初對16個候選譯名進行的研討中,考慮到「辛奇」與韓語原文發音相似,且讓人聯想起辛辣、新奇的意涵,被選定為合適的譯名。

 

韓國吃播主Hamzy日前因稱泡菜為韓國飲食文化言論及按讚留言遭指辱華,引發韓中網友論戰,

韓國民間團體發起連署,要求中國停止盜用韓國文化。Hamzy公開澄清絕非厭惡中國,但若要說泡菜是中國的,她寧願不在中國活動。

由此可見這次的改名事件其實對中國及韓國兩國的網友影響極深,誰都不想讓誰成為「泡菜宗主國」。

 

 

但是想必不管是「辛奇」還是「韓式泡菜」,對於愛吃泡菜的我們來說,都是一樣美味的食味啦!

 

文章出處

https://global.udn.com/global_vision/story/8664/5714937